說故事的人:Geni(上)
- 或向右 或向左
- 2024年7月24日
- 讀畢需時 7 分鐘
「我的母親是庫德猶太人,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個100%的以色列人。」
一、序言
"My friends call me Jenny." 他說,朋友都叫我Jenny。
Jenny?我沒聽錯吧?!眼前的男人叫Jenny?
這不是我小時候在英文班被老師取的名字嗎?
也是我好朋友的名字,嗯,我很確定,我們兩個都是女的。
"Mmmm, how to spell?"禮貌性的問一下怎麼拚。
他說,"G-e-n-i. Geni."
用了滿久的英文,沒聽過這稱呼,快快查了一下,才知道源自南德語,是對身體健康、精力充沛的人的暱稱。確實,很符合我眼前的這位男士,一頭黑髮,小麥色且俐落的臉龐,有著深邃的綠眼珠,充滿熱情和活力,他是這個訪談計畫的第二位受訪者。讓我有點意外的是,他竟然會說中文,也有中文名字。

「我剛取得東亞與中東研究的歷史學位,在中國學了兩年簡體中文......中文字很難,你的母語是中文真的很幸運」。哈,我一直以來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成了別人稱羨的目標,讓我想起在以色列時常有的心情,說不上來,就是一種讓人放鬆的感覺,你只需要做自己就夠好了。
「我的媽媽是庫德猶太人...我的外公是在以色列出生的,當時這裡屬於英國託管時期的巴勒斯坦,他有個姐姐是在庫德地區的山上出生的,當時沒有(像現在這樣的)國界。」由此可知,這個家族是在以色列建國前,從庫德地區移居到這裡。
聽到這裡,我又有問號了。庫德族?印象中,不是那個全世界沒有國家的民族中,人口最多的民族,千百年來,始終散居在幾個國家之間。2015年時,曾經有一個庫德小男孩因家鄉遭攻擊,搭船逃難不成而溺斃,最終伏屍在沙灘上,衣裝整齊、靜靜地任潮水沖刷,那孤寂的樣子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心碎。
二、庫德猶太人?
庫德猶太人(Kurdish Jews),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名詞,每每在對談中,聽到這樣的關鍵字,就知道又是一個拼圖工程,先來了解一下庫德族的部分。
庫德族是中東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,數千多年來一直在庫德斯坦活動,該地主要居民為庫德族,語言為庫德語,他們自視為米迪人(The Medes)[註一]的後裔,總人口約3000萬,是全世界沒有國家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。庫德斯坦(Kurdistan),原文意「庫德人的土地」,主要分布於今日的土耳其、敘利亞、伊拉克、伊朗四國境內,交通不便,居民自古以游牧為主。其中,伊拉克庫德族在美國的扶持下,在波斯灣戰爭後,於1991年成立了「庫德自治區」,這是庫德族散居三千年來,第一次有自己的政府、有民選總統、軍隊和預算。然而,位於土耳其、敘利亞和伊朗的庫德族依舊是散於各國,獨立建國始終是他們的最終目標。

那麼猶太人的部分呢?
猶太人很早以前就在庫德斯坦定居,追至西元一世紀時就有紀錄,當時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一個古老王國,其統治者改信猶太教,便支持猶太人定居下來。然而,庫德地區的猶太人沒有為自己留下歷史紀錄,學者僅能靠著少數的相關文獻和考古證據,來推敲他們的生活。
十二到十三世紀時,在庫德斯坦地區的主要城市,例如摩蘇爾(Mosul)、阿馬迪耶
(Amadiya)等都有猶太人活動的紀錄。他們在帝國的統治之下,仍享有自治權,有自己的領主,領主握有管轄權和部分稅收。在此時期,有許多來自亞塞拜然的猶太人,成了該地區猶太人的重要組成份子。十四到十五世紀時,成吉思汗和帖木兒帶領的蒙古軍隊入侵此地區,尤其對城市地區嚴重破壞,這裡的猶太人也只能退到山上避居。
十六世紀,庫德斯坦捲入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的戰爭,直到十七世紀,土耳其才完全轄管庫德斯坦,地方事務由當地庫德酋長掌實權[註二]。由於不斷動盪的局勢,此地的猶太人明顯減少,在十六世紀末,便開始有庫德猶太人移往巴勒斯坦。即使有留下來的人,他們的生活也不富裕。這樣的局勢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,才有了劇烈的轉變。

一次大戰時,曾經稱霸一方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,已經是殘弱不堪一擊,只能任人擺布。當一戰結束時,身為同盟國的鄂圖曼帝國戰敗,與戰勝的協約國各國分別簽訂協議,任由列強來瓜分領土。例如,由英國託管伊拉克,由法國託管敘利亞和黎巴嫩,而當時的庫德斯坦地區幾乎淪為英、法等協約國的半殖民地。英國雖然允諾庫德人成立國家的機會,最終卻沒有履行承諾。
因自身國土遭受瓜分,激起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不滿,便爆發土耳其獨立戰爭,於1922年擊敗協約國軍隊,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,終止了鄂圖曼蘇丹政府的統治。1923年,便與協約國在瑞士洛桑簽訂了《洛桑條約》(Traité de Lausanne),奠定了現代土耳其和西亞疆域的基礎。其中,庫德斯坦分割給土耳其、伊拉克、敘利亞三國,加上原來就屬於伊朗的部分,庫德族被分割成四塊,分屬四個國家,粉粹了獨立建國的夢想。一直到1991年,因為美國的支持,因緣際會在伊拉克成立了自治區,在此之前受到的迫害,都是民族傷痕。進入和平時期後,迎接了巨幅的經濟成長,一掃過去悲苦貧困的情況。

隨著大時代的變動,長久寄居在庫德斯坦的猶太人,在此地一直過著相對封閉的聚落生活。根據記載,隨著1948年以色列的建國,1950 年代初,絕大多數在伊拉克的庫德猶太人與其餘伊拉克當局轄下的猶太人,一起被迫離開伊拉克,疏散到以色列。在同一時期,幾乎所有在伊朗庫德斯坦的庫德猶太人,也遷往以色列。如今,絕大多數的庫德猶太人都住在以色列,人數約有20萬。

三、在以色列的庫德猶太人
在以色列,庫德猶太人顯然不是主流族群,他們卻在自己的位置上,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。話說回來,這個國家從起初就是充滿了各路人馬,從不同地方來的猶太人,帶著各國方言和風俗聚集的地方,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規則和偏好,以色列有個很常用的詞彙,בלאגן(英譯為Balagan),意思就是「一團亂」。這卻是我很欣賞他們的原因,在一團亂中,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姿態活得還不錯。
在Youtuber中,有位專門做以色列採訪的人,名叫Corey。他會隨機在不同城市尋找受訪者,挑出幾個固定的問題來看看人們的反應。其中一集是對庫德猶太人的訪談,受訪者是8位男性。他們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都是來自庫德地區的猶太人,現今全都住在以色列,他們多來自伊拉克、伊朗,其中一位是來自敘利亞,然而從訪談中也可看出,他們應該都沒去過所謂的庫德斯坦,甚至有人認為那地只是一片荒漠,即便事實完全不是這樣。
從採訪中可以知道,他們對於庫德地區的文化,連結最深的是「食物」,每位都會提到一種特色料理,叫做"Kubbeh",和我的受訪者Geni不謀而合。Kubbeh就是他們在家裡或者拜訪祖父母時,一定會吃到的特色料理。

Kubbeh是甚麼? 這是一種用麵粉和水,調入些許橄欖油和鹽,內包牛肉碎和蔬菜的餃子。源自伊拉克猶太人和亞述人、在中東地區盛行的一種系列菜餚,常以油炸或做成湯品食用。自 20 世紀初以來,這道菜受到各種背景以色列人的歡迎,在當地的餐廳都能吃得到。
看到他們描述自家Kubbeh料理時,臉上的表情。讓我不禁想起,人在異鄉時,吃上一頓家鄉料理,就是一解鄉愁的絕佳方式。就是一碗泡麵,在國外都是一頓大餐。食物,真的是凝聚族群認同的最佳載體。但是,我又不禁問自己,是甚麼原因,讓他們對家鄉的概念,大多僅集中在食物上面?是流亡嗎?應該是吧。
四、對以色列的認同
當我嘗試著問Geni,他對以色列的認同,是建立在哪些生活經驗上面?他回答「嗯......說到底,我想應該是護照。當你趕著班機、跨越邊界時,你手上的護照能證明你的身分,我時常旅行,最近也想著到國外生活,只是到了國外,又會發現事情和你想的不一樣......我對以色列的連結,在於我的家人朋友。」
我喜歡這個答案,覺得很特別。甚麼樣的情況,會讓一個人想到用護照來定義自己的身分?我腦中浮現的是,數年前有人在出境時,堅決出示貼有台灣國(Republic of Taiwan)封面的護照,即便冒著出國可能被遣返的風險,仍然不願以中華民國國民的身分出國。是不是當一個人反覆思索之後,在主流社會中,仍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,就會以整體社會的最大聯集—護照—來定義自己。在此同時,對於自身的認定,是透過和外部的對照,才認識了自己的本質。
我原本以為,提到以色列人的認同議題,會得到一些更正統的答案,例如軍隊或者自身的宗教、傳統等等。不過仔細想想,比起正統的答案,Geni這個簡要的答案,恰恰反映出以色列社會的現狀,這個現狀就是,以色列真的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社會,這裡存在著多元民族、宗教、文化和公民權等議題、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與觀點,就像個三稜鏡,透過它,你可以清楚看到一束光線折射出不同的光譜色彩。(待續)
[註一]
米迪王國是第一個統治伊朗高原的民族,至西元前六世紀中期,被波斯帝國征服。庫德族從未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,過去都是四分五裂成由各個部落國家自行管理,不斷受到周圍的強族侵略,首先是波斯人,再來是希臘人與羅馬人入侵。在歷史上,庫德斯坦不曾被一個國家完整擁有過,庫德族也一直未能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。
[註二]
自1299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後,其領域不斷擴張。至十六世紀,與西亞的另一個霸權—波斯的薩菲王朝展開了百年的領土爭奪戰爭。1639年,為了終結長期的疆域之爭,兩國簽訂了《祖哈布條約》(Treaty of Zuhab),協議出美索不達米亞的大部分地區(包括巴格達),由鄂圖曼帝國管轄,其中就包含了由庫德人占多數的摩蘇爾地區。
資料來源
許善德(Zanst Othman)、陳鳳瑜(2020)。《庫德的勇氣》。新北市:八旗文化。
Brauer,E.(1993). The Jews of Kurdistan.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. pp.56-72.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Kurdish_Jews_in_Israel
https://www.britannica.com/place/Kurdistan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A%93%E5%B0%94%E5%BE%B7%E4%BA%BA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Kurdistan_Region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A5%A5%E6%96%AF%E6%9B%BC%E5%B8%9D%E5%9B%BD,2024/06/27
圖片來源
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Judaism/comments/ldjgow/jews_from_iraqi_kurdistan_1949/
Baker, R. William , Little, . Donald P. , Hopwood, . Derek , Goldschmidt, . Arthur Eduard , Smith, . Charles Gordon and Holt, . Peter M. (2024, July 17). Egypt. Encyclopedia Britannica. https://www.britannica.com/place/Egypt
https://www.myjewishlearning.com/recipe/kibbeh-nabilseeyah/
https://www.rudaw.net/english/kurdistan/141120212#images
https://www.google.com/imgres?imgurl=https%3A%2F%2Fc8.alamy.com%2Fcomp%2FGEM3D7%2Fkurdistan-kurdish-lands-political-map-cultural-region-wherein-kurdish-GEM3D7.jpg&tbnid=h1bLa1ScS1FS8M&vet=12ahUKEwiBsMnLq7CHAxVnc_UHHceDCiAQxiAoAnoECAAQNg..i&imgrefurl=https%3A%2F%2Fwww.alamy.com%2Fstock-photo%2Fkurdistan-map.html&docid=pOHhYfLLGN-ulM&w=1226&h=1390&itg=1&q=kurdistan&ved=2ahUKEwiBsMnLq7CHAxVnc_UHHceDCiAQxiAoAnoECAAQNg
Comments